猎头提升计划 | 做个有维度的偷懒猎头,太勤奋反而丧失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2-12-07最勤奋的猎头,为什么不总是业绩最好的那个?
如果我说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偷懒”,你是否会不假思索地跳起来反驳我?
今天想和大家聊些能够打破以往认知局限的小技巧,让你既能高级地“偷懒”,又能提高工作效率,走在时间的前头。
当然,你可以尽情地带着偏见和疑问来文章里猎寻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猎头做单最残酷的地方在于:勤奋的积累≠竞争力的积累。
“业绩不高,那就靠勤奋来弥补”,这可能是大多数猎头非常普遍的心理。
可有些猎头选错了勤奋的方法,只顾着瞎忙,却没有停下来认真思考,用忙碌的假象麻痹自己的神经,以至于陷进去太深,始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准确出口。
于是,他们也只好继续忙忙碌碌,并在低效和盲目的摧残之下,继续鄙视着银行卡上微薄的收入。
殊不知,越是简单重复的工作,越是需要节约投入的精力。
因此,懂得如何有维度的“偷懒”,才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勤奋。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偷懒”,并不是消极怠工的懒,也不是耍小聪明的懒,更不是无作为的懒。
如果你抱着一种不想努力工作却又想被大单砸中的侥幸心理点开此文,奉劝你还是就此打住别往下看了。
这里不生产看完就立即奏效的特效药,也没有通往成功做单的捷径,每一步都需要深度思考,并为之付出汗水,然后接着迈出沉稳的一步。
我们不否认勤奋在成功背后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
所谓的有维度的“偷懒”,其实是一种有条理的另类勤奋。
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合理规避时间浪费的一种认知升级。
比如,完全相同的一项工作任务,用蛮力的猎头需要3-5个小时才能勉强做完,会“偷懒”的猎头1个小时就能轻松搞定,而且做得很好。
你可能会非常好奇,忙碌的程度和收获的结果差距悬殊,其中作梗的罪魁祸首究竟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三个维度看看,渴望提升的猎头该如何通过高级的“偷懒”,创造出走向成为百万顾问的N+3种可能。
维度一:同质化“产品”归类
想要不把时间浪费在找不准核心用户的搜寻上,做个懂得通过总结经验来“偷懒”的猎头,首先就得培养出一套精细化的“产品”思维。
看到“产品”二字,很多猎头朋友可能会眉头微皱:又开始胡说了!猎头作为企业和候选人的中间人,贩卖的是一种无形的服务,哪来的产品?
其实,把猎头的工作性质拆分来看,可以发现猎头手里的确攥着两大产品品类:
第一类,候选人产品。在面向企业消费者群体时,猎头贩卖的产品是候选人所具备的工作能力以及能力所能创收的利润;
第二类,职位产品。在面向候选人消费者群体时,猎头贩卖的产品则是企业所拥有的职位以及职位所能带来的利益。
由于每个猎头都有专注的做单领域,他们手里的“产品”势必会有交叉性和重叠性。
会“偷懒”的猎头,重视同质化产品的目标是做专家而不是“杂家”。
他们会根据职能的特点,将每一个职位的要素划分得很清楚,并明白哪些信息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比如,将业务相同或相近的客户企业归类,标记两者的异同点,对他们提供的职业形成清晰的认知。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对经验进行多次积累,获得多个维度的信息反馈。
进而,针对特定候选人群体,就能将产品进行精准投放,而不是毫无重点的试错、碰运气。
“偷懒”秘籍:
对同质化产品进行不同维度的整合、分类,既能偷目标盲目、无从下手的懒,又能做到比消费者更懂他们的需求。
维度二:差异化沟通语系
想要不把时间浪费在费力解释产品上,做个懂得通过高效谈话来“偷懒”的猎头,就要用消费者习惯的语言体系去跟他们沟通。
通俗点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应变能力,直击消费者痛点,促使他们购买“产品”。
其实,这个差异化沟通语系掰开来看,就是两类不同消费场景下的沟通话术。
第一类,针对企业消费者场景。这类群体比较关心产品的适配度,猎头在与其沟通时,要紧紧围绕产品性能而阐述,即候选人到底从哪几方面适合企业发展;
第二类,针对候选人消费者场景。这类群体比较关心产品带来的优越感,猎头在与其沟通时,要紧紧围绕产品附加功能而吸引,即该职位到底具备哪些突出优势值得候选人跳槽。
构建沟通语系差别化场景处理的基础,它包括语音的轻重,语调的强弱,语速的快慢,语法的对错,以及语态是否得体,逻辑是否完整,表达是否恰当等等。
会“偷懒”的猎头关注差异化沟通语系的目标是为了因人而异,顺势发力,更有针对性地推荐。
要知道,资源再丰富的猎头,如果不懂得用消费者语言去沟通,业绩也会变得很平庸。
比如,手里有一堆案件,掌握一堆做单方法论,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只能算是个合格的猎头,还称不上是优秀!
如果不懂得分场景沟通的技巧,产品卖不出去,前面所讲的千百种技能都是白搭!
“偷懒”秘籍:
对不同身份的消费者使用不同的沟通话术,既能偷沟通不畅、相互误解的懒,又能获得消费者的好感与高度信任。
维度三:标准化技能培养
想要不把时间浪费在大量重复性工作上,做个懂得通过节省时间来“偷懒”的猎头,就要让那些琐碎的工作流程变得标准化。
但这可不是鼓励你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机械性地重复。而是将每一步都变得有理有据,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不在细节上出乱子。
其实,这个标准化技能分解来看,就是两种工作思路的标准化。
第一种,工作流程标准化。对于猎头而言,工作流程就是怎么将职位研究透彻“卖”给候选人以及怎么找到候选人将其“卖”给企业。
想要将流程做到标准化、有条不紊地贩卖产品,就需要掌握各种规范化的工作技能。
如电话沟通技能,简历搜索技能,面试辅导技能,推荐报告书写技能,薪资谈判技能,入职辅导技能等。
这些技能背后,藏着很多可以循环利用的标准化模板。当然,这是以个人工作习惯为基础,整理的个性化标准。
第二种,工作方法标准化。对于猎头而言,培养良好的工作方法相当重要。因为猎头和企业、候选人之间是通过互动产生价值的。而成功互动的桥梁,就是用对方法。
建议关注下面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儿”:
加候选人微信或QQ,顺手添加备注名,并简单写下关键备注信息;
想给哪个候选人打电话,立刻打,一旦忘了,很久才会想起来;
用完的资料内容,物归原处,方便下次查找;
开始工作前,给自己高度集中的5分钟,划分好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
准备一个本子随时记录,可以是工作方法,思路,想法或重要事项;
和同事主动交流、分享经验,及时归纳总结,下次再碰到类似的问题,马上就能想到解决的对策;
如果觉得重要事情已交代清楚,及时结束一场谈话……
事实上,处理问题不周全,遇到问题情绪化等问题,大多都是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不当所埋下的隐患。
会“偷懒”的猎头关注标准化技能的目标是为了简化流程,避免冗余,把时间花费在更有效益的事情上面。
日常工作中,猎头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经常总结方法技巧形成标准化的解决思路,日后可以减少反应时间,从容不迫地应对相似的情况。
“偷懒”秘籍:
对繁琐的工作内容制定标准化的流程,既能偷手忙脚乱、毫无章法的懒,又能提高向消费者营销产品的作战能力。
有维度的高级“偷懒”,其实是为自己构建省时省力的工作体系。它比一味地勤奋更加意义重大。
会“偷懒”能帮助我们剔除大量冗余的重复性工作,留出宝贵的时间,更加专注地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所以,不要只顾着匆忙地向前走,记得偶尔也要停下来思考,为自己创造有维度的“偷懒”机会。
如果你只会投入蛮力勤勤恳恳,却不懂得创新、想办法,那么你永远都只能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
希望不断的实践+时间的沉淀,会提升你的猎头战斗力。
扫一扫
关注我们
联系电话
0411-3903-5001